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的前端成长之路: 在阿里七年,我的成长和迷茫

林晚 淘系前端团队 2020-10-28

文末福利:淘系前端 618 实践小册

大家好,我是林晚,来自淘系技术部多媒体前端团队。

前段时间答辩结束后HR找我聊天,她说“我发现你每次晋升完就转岗了,原因是什么”,我说是因为迷茫。

很荣幸收到前端大学的邀请,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经历,以及我是如何摆脱业务前端的职业迷茫感的。

NO.1

个人经历

我的经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,毕业后一直在阿里。

07到13年我在武汉大学学习通信工程专业,同时辅修了动画双学位。

13年毕业后加入阿里巴巴国际站,在B2B阶段我对动画和创新交互比较感兴趣,共申请了6项相关专利,有的已经获得授权,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:5万 😁

15年的时候转岗到蚂蚁,现在看来还算比较早了哈,但很不幸的是,一个月之后就改签成了口碑的合同。

18年了解到淘宝直播,想在多媒体领域持续深耕,最近两年主要负责ALive直播开放和多媒体前端领域的建设。

三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成长,也得到了认可。在阿里这7年,其实一共sheng了5次,并且规律很明显。所以最近我也在思考,接下来我该怎么继续sheng 😁

NO.2

阶段回顾

每个阶段的回顾,我也按层级来划分,总结了下我在每个阶段的关键词:

  • P5:折腾点什么(点)

  • P6:主导点什么(线)

  • P7:突破点什么(面)

  • P8:引领点什么(体)


P5:折腾点什么



初入职场

大家还记得自己进阿里做的第一个需求是什么吗?

我的第一个需求是做一个类目选择器,索引、排序。我记得当时是周五,我了解完需求和师兄说,这个需求我周末弄两天,下周一就可以做好。当时师兄笑了一下。因为那个时候我还不清楚一个需求的完整流程,需要经过评审、排期、开发、联调、提测最后才能发布。

后来慢慢熟悉了公司里的工作流程,开始闷头做项目,一个接一个,很充实,但平淡。第一个绩效我就拿了3.25,绩效沟通完我给自己写了几个字“知耻而后勇”,我得折腾点什么。

举个栗子

折腾点什么呢?和大家分享个例子:当时喜欢用百度来搜索美女图片,但是列表的浏览体验不太好,于是自己设计实现了一个可以任意方向无限漫游的效果,每一个方向代表一种风格类型,可以实时推荐。大概是这样一个效果:

大晚上的撸完代码,看到这么多取之不尽的美女挺兴奋。又想能不能跟工作结合起来,于是包装了下概念,申请了一个商品加载和推荐的专利。申请完专利,又想能不能在业务里用起来,于是自己做产品设计,找运营聊场景,最后在俄罗斯的一个采购活动上完成了上线,业务效果List到Detail的转化率比传统的列表形式提升了 3.5倍

在国际站一共申请了类似的6项专利,其中一项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,还有的被法务部推荐去申请了海外专利。

阶段成长和迷茫

国际站,让我完成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。现在回过头看,在国际站我的成长是非常大的,对我的职业发展影响也很大。总结了一下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长:

  • 职业性:避免情绪化对工作产生影响;结构化思考和表达

  • 业务和数据思维:养成深入了解业务的习惯,数据化思维看产出和价值

  • 技术结合业务:不为技术而技术,结合业务场景推进技术建设

  • 团队视角:将个人的能力变成团队的能力(比如结合自己在动画方面的经验,在团队里组织了动画兴趣小组、搭建动画平台竹马小站)

在这个阶段,我也产生了一些迷茫,自己折腾的一些事情,和业务场景不太匹配,国际站都是B端的场景,而自己更多的关注在C端的效果和交互,加上集团 all in 无线的大趋势,出现了H5工程师,自己要不要转型?经过考虑后做了一个决定:走向C端,转岗到了当时的创新业务支付宝口碑。


P6:主导点什么



业务扛把子

在口碑的阶段,自己的职业度更加地成熟,能去主导一些核心的事情了。业务方面成为了扛把子,负责口碑一些核心的频道和栏目的建设,比如大牌抢购、旅游版等;结合之前动画领域的沉淀,团队里动画游戏类的营销活动我也成了一号位。

如何把业务做好?和分享一个大牌抢购的案例。

做业务之前需要充分的理解和思考:

  • 业务的站位是什么?我对口碑C端的业务做了一个分类:围绕“找门店”、“找优惠”、“找内容”这三个维度,对数据进行各种形式和场景化的运营。大牌抢购频道在整个C端业务中的站位,就是针对“找优惠”设计的一个抢购形式的运营场景

  • 业务的特点是什么?因为有多个场次,场次有多个状态,以及券来源、状态、类型都非常丰富,导致了券的处理复杂度非常高;另外因为是抢购场景,所以对券信息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,库存状态和领取状态等信息都需要做到及时更新

  • 挑战和解法是什么?比如券处理复杂度高很高,我抽象了一个统一的数据结构,这个结构对券的各种维度做了清晰的划分,各种维度交叉组合可以得出很多的种类,为了保证数据结构变动或扩展之后,视图能方便管理,我做了一层展示归一,得出一套展示模式,并且可扩展

再比如做口碑年度榜单,我也没把它当成一个一次性的动画需求来做,而是通过这个项目沉淀一套动画类需求的标准化处理流程:动画分层、动效拆解、业务解耦、技术实现。为后续的动画类需求提供更高效、更灵活、高复用地处理方案。

技术攻坚

技术方面主导了口碑的真机检测平台砚台,从0-1构建了口碑的真机检测方案。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,服务端通过chair应用来实现,在chair应用中又包括socket服务和http服务,socket服务主要负责group分组、agent管理、任务事件处理、数据接收和中转等工作,http服务主要提供页面、接口、数据的处理和读写,数据存储使用的是basement提供的db服务;跟socket服务保持长链接的agent层,负责手机设备的管理,心跳检查,并轮询上报给服务端,还负责命令的接收和下发,数据采集等工作;最后是真机设备,通过adb连接到agent主机。

整个系统比较复杂,自己主导了整个方案的设计并联动客户端完成落地,中间过程也解决了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,比如chair如何实现socket服务、进程间如何通信、docker部署多容器socket如何同步等。

阶段成长和迷茫

在口碑经过业务和技术的历练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长:

  • 业务主人翁:负责的业务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,每天多体验、每天多思考

  • 做业务更需要技术思维:大牌抢购抽丝剥茧、别有洞天

  • 系统架构和技术攻坚:砚台整体架构、chair应用结合socket服务

在口碑待了3年,我又开始迷茫了:我做的这些事情都是线条的,重点频道、营销业务、真机检测,我后续的发展还是继续沿着这几条线深入吗,再继续做几年,我的变化会有多大?这里其实引申出来的问题是:线条型发展,我的技术领域是什么?

考虑到自己学的是通信工程和数字媒体相关,毕业设计也是做的基于WebRTC的视频会议系统,有一些多媒体的基础,这个领域的壁垒深、空间大,于是想专注于多媒体前端领域发展,转岗到了淘宝直播。


P7:突破点什么



翻车与逆袭

刚到直播的时候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直播间里的亲密度,一个客户端同学写的H5页面,当时在直播间里调试简直苦不堪言,端侧方案其实是很不成熟的。

在日常迭代还能勉强应付,一到大型晚会有很多复杂的实时互动,问题就暴露的淋漓尽致。18年双11的潮流盛典是整个直播团队最黑暗的阶段,连续几个通宵cr代码修bug,晚会现场还是问题不断,现场一边直播一边改bug发布,甚至降级下线一些功能,这个项目差一点就做垮掉。

从北京回来后我们痛定思痛,开始重构直播端侧方案,抽象直播容器,提供配套的工程调试链路,几个月后的双12和芒果TV合作的人民的宝贝落地了这套方案,从现场可以看到一片祥和,这套方案后来演变发展成了现在的ALive。

直播间的互动率和停留时长是很核心的指标,我们创新突破启动了媒体智能项目,给淘宝直播带来了流媒体互动的方案。

还有基础的播放器,我们的VideoX作为技术项目也进入了多媒体领域的深水区。

灵魂四拷问

上面提到的几个项目,我们在项目初期都会思考几个问题:客户是谁、解决什么问题、使用什么技术方案、带来什么价值。这几个问题思考下来,项目要不要做、怎么做,基本就清晰了,接下来就是细化方案和执行落地。

同时团队里会产出一张大图,让大家既能看到全貌,又能了解彼此之间的关联,更好的单点突破、全面协作,凝聚成一颗心,共同打好一场仗。

阶段成长和迷茫

在直播的这个阶段,总结了下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长:

  • 行业洞察和预判:全面了解自己的业务,竞对的动态;预判趋势,提前布局,反推业务(比如ALive直播小程序)

  • 创新突破:停留时长、互动率下降,如何抢占用户时长,直播视频场景流媒体互动创新

  • 技术深水区:播放器除了多协议支持、低延时优化、单实例控制等,自研播放内核

  • 影响力:ALive、媒体智能、VideoX打造团队技术品牌,跨BU影响力

现阶段依然有些迷茫,但是已经不是方向上的迷茫感了,而是在多媒体领域,前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如何做深做厚?接下来会尝试在集团层面打造Web Media的体系。


P8:引领点什么


近2年的工作成果得到了认可,晋升到新的层级,对自己也有新的挑战。我觉得接下来,得引领点什么。去年开始也在往这方面做一些尝试,比如拉通集团组织了多媒体专场分享,倾团队之力打造多媒体前端知识图谱和配套的前端手册,整理经济体多媒体前端大图等,接下来会继续在集团层面建设多媒体前端体系Web Media,今年也加入了W3C的MEIG媒体与娱乐兴趣组(https://www.w3.org/groups/ig/me/participants),目前在这个组织里跟进和推动W3C关于媒体相关的标准。

NO.3

一些感悟

关于业务前端的职业迷茫感,如何摆脱或者说衰减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找到一个自己愿意持续学习、有领域知识积累的细分方向。我自己找到了,我会在多媒体这个领域持续发展,现在我没有方向上的迷茫。工作了3-5年的同学应该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,自己的技术领域是什么?前端工程化、nodejs、数据可视化、互动、搭建、多媒体?如果确定了自己的技术领域,业务前端的迷茫感应该会衰弱很多。

大家做业务,都有很大的业务压力,但公司对我们的要求是除了业务还要体现技术价值,这就需要我们做事情之前有充分的思考。在评估一个项目的时候,要想清楚3个问题:业务的目标是什么、技术团队的策略是什么,我们作为前端在里面的价值是什么。如果3个问题都想明白了,前后的衔接也对了,这事情才靠谱。

希望大家还是能像最初来阿里的时候一样,能多折腾,保留这种折腾劲,甚至是孩子气,如果你还有的话。

✿   拓展阅读

JavaScript 深度学习 - Hello World

入职一年多的一些思考

如何在应用架构中设计微前端方案 - icestark

✿   文末福利

回复 “618” 有福利

欢迎关注东半球最大的前端团队


喜欢就点这里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